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调研视察
调研视察报告
关于“创新政务服务方式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”情况的调研报告
根据365bet软件下载_365bet亚洲_365bet资讯网2020年度协商计划,365bet软件下载_365bet亚洲_365bet资讯网从今年5月上旬开始,围绕“创新政务服务方式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”这一专题,在研究政策、专题辅导的基础上,采取“市区(县)联动”方式,组织委员、专家成立调研组,分头到各区县、园区政务服务大厅和部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调研,并实地走访了200余家市场主体,详细了解了在政务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,组织了集中讨论,广泛听取了意见建议,提出了相应工作对策建议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全市“放管服”改革深入开展,有效促进了营商环境明显改善
近年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围绕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的营商环境,各级各部门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,通力合作、协同联动,加快推进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,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下,全市的营商环境呈现进一步向好向优的态势。
(一)优化营商环境的共识正在转化为积极行动。各级党委、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认真贯彻市委、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部署安排,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为抓手,对营商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,高度重视,迅速整改,补短板、强弱项,推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沿阵地,牢固树立全市审批服务“一盘棋”理念,对区县审批局统抓统管,从企业群众需求侧出发,持续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,特别是在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,编制全市统一的审批受理事典基础上,创新推出“全市一体化”政务服务,368个事项可就近办、全市通办;落实高频事项“一链办理”改革,推出103个“一件事”主题式服务场景,群众办事只跑一次;推进“一业一证”改革,覆盖20个行业,办事环节、材料、时限分别压减71%、80%、78%;推出新建商品房“交房即办证”一网通办服务模式,实行前置测绘审核、竣工综合验收事项双线并联办理,解决不动产权证书发放滞后问题;依托政务服务平台,加快建设线上“审管联动”系统,推行审前协同、批后联动等。
(二)优化营商环境的体制机制日渐成熟和完善。市委、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部署要求,深化“一次办好”改革,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,先后出台《优化营商环境100条》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50条》《信用体系建设32条》等一系列举措,成为各级各部门推进营商环境改善提升的基本遵循。近期,市委、市政府强化顶层设计,成立了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,作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,负责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的组织领导;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,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六个工作专班,进一步厘清了责任分工、明确了工作制度、规范了工作机制,必将为实现全市营商环境大飞跃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。
(三)网上办事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。针对政务服务系统各自为政、条块分割问题,将市内19个自建系统整合纳入政务服务网,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数据共享,目前已实现129625条办事数据向政务服务平台归集。加快推进电子证照应用,梳理42类电子证照应用于审批服务,分两批公布5398个政务服务事项,可应用电子身份证和电子营业执照。借助电子签章功能完成施工许可、竣工备案证等电子证照核发,今年8月7日市级发出首张施工许可电子证照,目前全市共发放施工许可电子证照78张。从6月份开始,开展“一网通办”能力提升攻坚行动,对全市8000余个事项进行数据体检,建立常态化巡检机制,重点排查“办件类型”“跑腿次数”“承诺期限”“网办深度”核心指标,累计更新4923个事项3.7万条信息,承诺时限总体压减44%。
(四)企业开办和项目审批日益便捷高效。在优化企业开办方面,延伸企业开办“一件事”服务链条,线上实行“全程网办”,线下建立“一窗通”专区,设置帮办服务专员,推行预约、延时、上门等定制服务,实现半日办结。为新开办企业免费提供税控设备和5枚印章,扩展“零成本”服务范围,36项企业登记事项可全市通办,个体工商户登记实现秒批秒办。在提速项目审批方面,简化重点项目施工许可办理流程,将办证要件调整为告知承诺,允许以用地预审意见作为土地证明文件,办理相关许可;针对与政府签订协议的社会投资类项目,只要出具规划条件,即可从立项到施工许可进行模拟审批,待项目取得用地手续后,转换为正式手续,实现“拿地即开工”。
(五)各级政务大厅作风效能明显改善。全市各级政务大厅均开通了双休日、节假日审批服务通道,设立了帮办代办、“吐槽找茬”窗口,完善无否决权、一口告知、首问负责等机制,有条件的大厅设置了24小时“不打烊”自助服务区。针对电视问政栏目曝光的政务大厅作风建设问题,市政务服务管理办联合市作风办开展作风建设集中整顿,重点整治工作纪律、办事效率等突出问题,打通群众办事痛点堵点难点。全面落实“好差评”制度,在收集到的6595条评价意见中,满意率达99%以上,对“不满意”评价,逐一分析原因、优化流程、全面整改,倒逼作风效能提升。
二、全市优化营商环境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
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也要清醒看到,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创新政务服务方式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,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,需要下大力气解决。
(一)网上办事能力相对较弱。通过“一网通办”能力提升攻坚行动,市级网办能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,但是区县级网办能力相对滞后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网上办事能力和水平。虽然市内自建系统已全部整合,但是省级部门自建系统依然存在,一定程度给办事群众造成多头登录系统的负担,制约“一网通办”深度和广度。
(二)审批服务力量相对不足。全市各级审批服务力量和专业能力捉襟见肘、面临挑战。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组建后,审批人员和许可事项出现“一对多”现象;转隶人员由“专科”向“全科”人才转变难度大、周期长,专家库建设相对滞后,专业技术支撑能力不够;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普遍存在帮办导办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。
(三)办事不便利现象仍然存在。个别工作人员为民服务理念树立不牢,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、工作作风不扎实、责任担当欠缺等现象,具体办事中仍然存在环节多、时限长、服务不到位等问题。有些便民惠企政策出台后,宣传解读不到位,企业和群众无法及时享受到政策红利。
(四)部分主管部门涉企服务还不够主动精准。部分单位和工作人员担当意识、主动服务意识不强,坐等企业上门,遇到困难绕道走,能推则推;研究政策不深透,满足于一知半解,对市场主体的咨询含糊其辞;到企业调研走过场,调查多、研究少,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大而化之,不接地气;行政执法方式简单生硬,存在“以罚代管”“一刀切”现象;涉企服务没能换位思考,“亲清”政商关系处理不当,存在“清而不亲”现象。
三、创新政务服务方式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
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,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尤其是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、重要指示精神,落实省委省政府、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,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,深入推进“一次办好”改革,加快实施流程再造,着力构建手续最简、环节最少、成本最低、效率最高的办事环境。
(一)持之以恒推进思想解放、观念更新和能力提升。营造一流营商环境,是全面完成“六保”“六稳”任务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,对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意义重大,应在营商环境上实现大飞跃。各级干部应进一步厚植为民情怀,把为企业纾困解难上升到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来认识,以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满意度为评价标准,不断强化服务意识,主动服务、超前服务、精准服务;应树立自我革新意识,勇于刀刃向内,紧盯深圳、上海、杭州等地出台的新举措,积极借鉴吸收,对标先进找差距,定措施、补短板,迎头赶上;应提升工作能力水平,通过学思践悟练就服务市场主体的真本领,把“想服务”“会服务”统一起来,把惠企利民政策解读好、落实好;应发现、培育并宣传好改善营商环境的创新典型,激励更多的部门和干部争先创优;应紧紧扭住作风建设不放松,时刻以市委提出的“五破五立”为指引,不断提升思想境界、责任担当和工作绩效,用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我市营商环境跻身全省前列。
(二)坚持系统化推进营商环境改善。“软环境”需要“硬措施”来托底,应把优化营商环境当作利全局、利长远的系统工程来抓。在中央、省、市出台一系列政策的基础上,持续以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为重要抓手,不断向纵深推进营商环境专项指标提升,既督促各工作专班及职能部门开展营商环境建设,又统筹解决市场准入、企业投资、建设工程、综合执法等重点领域改革事项和政务信息共享等重点难点问题,着力解决某些体制机制不够顺畅、部门配合不够协调问题。各工作专班应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、协作意识,既立足自身职责,创造性开展工作,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,争做“单项冠军”,又胸怀全局,熟悉全市营商环境建设的整体工作,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,为实现我市营商环境大飞跃贡献智慧力量。应进一步明确“为了谁,依靠谁”的问题,切实加强对市场主体和广大市民的宣传动员工作,使他们既是惠企利民政策的受益者,也是营商环境的监督者、建设者,加快构建政府、市场主体、市民良性互动格局。
(三)坚持用大数据建设“通堵点”。应向科技要效率,加大信息技术投入,以大数据技术应用和电子证照数据库建设为突破口,推动法院、公安、民政、司法、税务、自然资源、市场监管等单位的数据互通,加强与省级自建系统对接,加快信用信息平台与审批系统对接,健全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,提高数据易用性。应完善线上“审管联动”系统,加快推进更宽领域审批事项与监管部门线上协调联动,实现阳光审批、及时监管。应强化审批服务监督,依托政府内网建立全过程留痕电子监察系统,完善服务对象外网跟踪查询功能,确保审批行为规范、协调、透明、高效。应主动延展审批系统功能,把重要的企业注册信息“一键推送”至更多业务主管部门,便于启动后续服务进程。
(四)纵深推进“放管服”“一次办好”改革。应围绕“宽进、快办、严管、便民、公开”的审批服务要求,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,进一步优化服务大厅窗口设置,推出更多主题式服务,把“一窗受理”落实落细。应探索设立“兜底窗口”,对材料不齐的事项和一些难办事特别是涉及政策性、历史性难办事,兜底跟踪协调办理。应持续开展政务数据体检常态化,尤其要督促区(县)补短板、强弱项,探索审批服务事项可视化展示,不断提升“一网通办”水平。应积极稳妥推动“一业一证”改革扩面增量,惠及更多行业。应认真总结前两批368个事项全市通办的创新经验,完善“全市一体化”政务服务新模式,不断拓展事项范围,做好向社区(街道)甚至中心村的延伸工作。
(五)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。应向人才要效能,聚焦强基固本,打造政治过硬、业务精湛、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,深入开展教育培训、岗位练兵、技术比武等活动,严格绩效考核,推动队伍整体素质大提升,实现窗口受理人员由“单科型”向“全科型”转变,为全面推行“一窗受理、一次办好”改革奠定基础。面对快节奏的改革和持续减权放权授权的新形势,各级审批服务局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,迫切需要“硬调人、调硬人”,对涉及划转的事项,应实行“人随编走、编随事走”,及时划转人员和编制,增强审批服务力量,确保事项能承接住、服务好;应增加各级政务大厅帮办、导办服务力量,让办事群众进入大厅就能感受优质服务。应统筹做好专家库建设和技术支持,一方面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力量,为合规审批提供依据;另一方面对于量大面广的简易踏勘等事项,市和区县行业主管部门应发挥观察员监督作用,市和区县审批局可相互委托、邀请踏勘评审专家,进行联合评审。各级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应把“严管”与“厚爱”有机统一,给予窗口工作人员更多关心和激励,适度提高政务大厅非在编人员的薪资待遇,营造拴心留人的从业环境。
(六)打造最优政务服务大厅。应持续引导干部职工转变履职观念,改进工作作风,真正把权力转变到便民服务上;应加大纪律作风监察频率和力度,对文明礼仪、文明用语、手机管理等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;应组织开展日常考核、优质服务窗口、优质服务个人评选。应多渠道提供办事指引人性化、可视化服务,探索采用智能机器人导引。应科学设置母婴室、图书室、活动室等公共服务场所。应通过延时、上门、预约、全程代办等“保姆式”延伸服务,让政务服务进社区、进企业。应大力实施“一口式清单”和“首问负责制”,推行“容缺”“承诺”“信用”审批,有效杜绝群众反复跑、多头跑现象。应积极推动联合踏勘、联合审图、联合验收,做到审批环节“能减则减、能并则并、能简则简”。
(七)全面提升精准服务水平。应围绕企业生存全周期、生产经营全链条,主动提供暖心、精准服务,力戒形式主义“花架子”,做到有求必应、无需不扰。从企业注册成功开始,各业务主管部门就可即时获取相关信息,视情开展跟进服务。应通过调研、在线交流等方式及时掌握各类企业成长过程中的现实困难和诉求,有针对性地介入,帮助协调解决。既要继续做好平台搭建和政策宣传、推送、解读、落实等普惠性工作,又要围绕企业科技创新、技术改造、市场开拓、品牌创建、规划制订等环节给予个性化指导,必要时开展专家咨询、把脉问诊活动。对于市场主体反映的共性困难,譬如融资难、留人难、转型升级难等问题,应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,综合施策。应避免无实质内容的参观、走访企业活动,多开展“解剖麻雀式”调研,敢于面对困难,总结好典型经验,向面上推开。可考虑编制《全市精准政务服务案例集》,发挥展示、借鉴、倒逼和促进作用,把精准服务理念落实为具体行动。
(八)加快形成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。各有关部门应立足自身职能,积极做好“尊商、稳商、护商”工作,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,把涉企服务中发现的需要其他部门解决的问题,及时沟通和移交。应高度重视各类企业对政策执行的意见建议,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,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不断纠偏和改进,形成政策执行的“闭环”,确保政策落地、落细、落实。要对外来企业和人才给予更多人文关怀,帮其克服“水土不服”,尽快融入日照,力戒“前热后冷”,确保“引得来、落得下、长得壮”,使“双招双引”加速进入良性循环轨道。应妥善处理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、骨干企业与中小微企业、外来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平衡关系,确保在市场准入、要素获得、工程招投标等方面都能受到公平待遇,避免厚此薄彼。应进一步强化政务履约和守诺服务,推动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信用保障。要持续加强舆论监督,大力宣传正面典型,引导市民广泛参与,大力烘托推动营商环境大飞跃的舆论氛围。